2025 年 8 月 2 日,NBA 迈阿密热火队球星吉米・巴特勒(Jimmy Butler)现身香港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学,与该校女篮队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互动活动,瞬间点燃了校园内的篮球热情。作为李宁品牌代言人,巴特勒此次中国行特别安排了校园探访环节,旨在通过亲身示范和交流,激励香港青少年投身篮球运动。
一、巨星空降:从慈善赛到校园零距离
巴特勒此次香港之行始于 8 月 1 日的姚基金慈善赛。在这场汇聚了哈登、保罗・乔治等 NBA 球星的赛事中,他不仅与中国男篮明星队同场竞技,更在 “梦幻第三节” 主动加入由香港及澳门小球员组成的联队,以一对一教学和实战对抗的形式传递篮球理念。次日,他马不停蹄来到林文燦小学 —— 这所曾在李宁・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中斩获佳绩的传统强队,开启了更为深入的校园互动。
二、场上较量:4V4 对抗赛点燃热血
抵达学校后,巴特勒顾不上调整时差,直接走进篮球场挑选了三名小球员组成队伍,与校队展开全场 4V4 对抗。比赛中,他刻意降低强度,专注于示范传球时机和防守站位,甚至在突破时主动放慢脚步,让小球员体验防守节奏的变化。当六年级学生陈泳恩成功抢断并完成快攻上篮时,巴特勒激动地抱起她绕场庆祝:“这就是篮球的魅力!永远不要害怕挑战。”
场边观战的副校长王霆透露,队员们赛前紧张得彻夜难眠,但巴特勒的亲和力彻底打破了隔阂:“他会蹲下来和孩子们平视交流,用‘手肘要抬高’‘护球手要像盾牌’这样的比喻讲解技术细节,比专业教练更懂如何激发兴趣。”

三、传承精神:从 “棉花篮球” 到专业装备
活动尾声,巴特勒向学校赠送了全套李宁专业篮球装备,包括定制的训练服和他个人签名的 JB3 代战靴。他特别提到,这些装备不仅是运动工具,更是 “改变命运的钥匙”:“我小时候在芝加哥贫民窟打球,一双不合脚的旧球鞋陪伴了三年。今天看到你们的笑容,我知道梦想正在这里发芽。”
更具象征意义的是,他从 81 岁的陆大江老人手中接过了用棉花和麻线编织的 “棉花篮球”—— 这是台盘 “村 BA” 发源地的文化符号。2023 年,巴特勒曾到访贵州台江,被当地青少年对篮球的纯粹热爱震撼,如今他将这颗承载着草根精神的篮球转赠给香港学生:“无论身在何处,对篮球的热爱都能跨越山海。”
四、教育启示:从赛事到青训体系的构建
此次活动背后,是李宁品牌与香港篮总近年来推动的青少年篮球发展计划。2024 年 9 月,香港篮总与国际篮联中国区合作启动 “小篮球及少年青训发展计划”,引入系统化训练课程,覆盖 U6 至 U14 年龄段。而巴特勒的到访,正是这一计划的重要实践节点。
林文燦小学体kaiyun中国育老师李志强表示,学校将以此为契机,与内地开展更多交流活动:“我们计划明年组织学生赴东莞宏远俱乐部集训,同时邀请内地教练来港授课。巴特勒的到来让孩子们看到,篮球可以是连接世界的桥梁。”
五、未来展望:从港岛校园到国际舞台
活动结束时,巴特勒在黑板上写下 “BELIEVE & FIGHT”(相信与奋斗),并逐一与学生击掌约定:“下次见面时,我希望看到你们站在更大的舞台上。” 据透露,此次表现突出的三名小球员将获得参加李宁 TOP24 精英篮球赛的资格,并有机会接受 NBA 级别的特训。
正如姚明在姚基金慈善赛致辞中所说:“体育的力量不仅在于竞技,更在于点燃希望。” 巴特勒的香港小学行,不仅是一场球星与少年的邂逅,更是一次关于梦想、坚持与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。当夕阳洒在林文燦小学的篮球场上,孩子们运球的身影与巴特勒离去的背影交织成一幅动人画面 —— 这或许就是篮球最美好的模样。